转债估值是否仍 维持在高位?
截至2025 年7 月4 日,转债市场价格分布呈现显著变化。100-120 元区间始终主导市场,占比超50%,但2025 年资金分流导致该区间第二季度数量收缩明显。120 元以上转债在 2025 年快速扩容,数量同比增长超80%,其中7 月140 元以上转债达88 只。100 元以下转债在2024 年6-8 月达150 只峰值,随后在2025 年该区间近乎消失。转债价格中位数经历2024 年7-10 月触底(105.91 元)后,于2025 年7 月回升至124.9 元;平均价格2025 年持续上升,2025 年7 月达137.05 元峰值。反映出2025 年转债“股性”增强,叠加市场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上升,推动整体估值上移。
2025 年,130 元以上高平价转债数量从2024 年10 月突破40 只后,至2025 年7 月增至66 只;70 元以下低价转债数量从2024 年9 月252 只巨幅下跌至2025 年7 月90 只;70-110 元区间数量稳定在200 只以上小幅波动,110-130 元区间自2024 年10 月后波动上升至7 月91 只。转换价值均值从2024 年2 月低点68.94 元持续回升,2025 年7 月达105.06 元,转债股性强化,与正股上涨、经济复苏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趋势一致。
近一年来,百元转股溢价率经历回落后,波动回升,截至2025 年7 月4 日为25.24%。2025 年百元转股溢价率虽有回落,但整体维持在分位数(23.09%)上,经济复苏持续,正股科技、成长板块领涨,仍有望进一步上行,维持高位。
不同类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如何?
2025 年1 月3 日至7 月4 日,高评级转债溢价率均值走势相对稳定,中低评级转债的溢价率呈现“震荡-修复”格局。高评级转债(AA+及以上)溢价率表现高评级转债凭借较强的信用背书,在2025 年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抗风险能力。自五月往后,资金逐渐向高评级转债倾斜。中评级转债(AA-/AA)和低评级转债(A+及以下)的溢价率呈现“震荡-修复”格局。高价位转债溢价率持续压缩,中价位区间稳健收敛,低价位区间则呈现“高均值+宽幅波动”特征。130 元以上高价转债溢价率逐步压缩,从年初的27.6%下降至7 月初的19%左右。低价格区间溢价率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区间,但波动性较大,受正股波动影响显著。6 月13 日至7 月4 日,各平价区间转债溢价率普遍有所上升。偏债型转债估值6 月20 号至7 月4 号有明显拉伸。偏债型转债溢价率整体维持高位,均值在45%-55%区间波动。平衡型和偏股型转债溢价率整体较为平稳。
面对当下市场情况,后续如何择债?
2025 年转债市场股性凸显,整体估值维持高位但仍有相对优质转债可供选择。配置策略上,除了关注“双低”策略和“短久期”策略,配置适量偏股型转债或可带来超额收益。首先,2025 年转债市场股性凸显,意味着可转债的股票属性占据主导,其价格波动与正股关联度更高。当前市场环境下,正股驱动因素显著增强,如高科技领域(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等)的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带来的内需扩张等,均推动相关板块正股上涨预期。偏股型转债可通过正股选择,精准捕捉这些政策受益板块的上涨机会。其次,高估值反映市场对权益修复的乐观预期,此时配置偏股型转债,可把握市场情绪与资金推动的溢价维持或进一步抬升机会。此外,高价转债溢价率持续压缩,意味着其价格与正股价格的偏离度缩小,溢价泡沫减少。可结合政策导向和行业景气度,选择低溢价,高弹性的偏股型转债,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以挖掘超额收益机会。
风险提示
正股及公司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转债破发风险;转债违约风险;数据统计与提取产生的误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