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聚焦:信用债ETF 催化下的信用行情有何表现?科创债ETF 上市在即,如何看待后续成分券及非成分券的参与?空间与节奏如何展望?
一、5 月以来,信用走出独立行情
5 月以来,债市演绎震荡性行情,多空博弈之下,利率整体横盘。
此期间,信用债ETF 规模快速增长及未来空间预期催化信用债抢筹行为,尤其是指数成分券及相关个券,使得期间信用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
二、成分券行情有多“卷”
无论是随着增量资金迅速涌入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而带来的建仓需求,还是预期后续信用债ETF 规模增长而提前埋伏相关成分券,都催化了5 月以来的信用债抢筹行情,尤其是相关指数成分券。
1、成分券交易活跃度显著提高:5 月以来,成分券换手率明显高于非成分券,且在6 月中下旬以后,科创债ETF 增量预期加速催化对科创债指数成分券的抢配,并对基准做市成分券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2、成交低于估值的幅度更直观地刻画了机构对相关成分券的抢购热度:5 月以来,尤其是5 月底以后,成分券的成交低估值幅度明显高出非成分券,且差距愈发拉大,而非成分券间的差异尚不算明显。
3、成分券估值与信用利差的表现也反映了机构对行情的追捧,但相较之下不及成交数据来得直观。
三、信用债ETF 行情空间怎么看?
往后看,科创债ETF 上市后规模或将继续增长,成分券估值或可能进一步下探:
压缩空间或可参考存单收益率,以当前1 年期隐含评级在AAA 左右的高等级个券来看,后续估值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或在3-10bp。
但在抢筹行情催化下,个券成交收益率往往低于估值。若以当前成分券二级成交收益率来对比,交易空间或进一步逼仄,实操中容易“买入即亏损”,追高性价比不高。
相比之下,在成分券交易过度拥挤的情况下,或可择机选择部分成分券主体的非成分券的参与机会:
一方面,相较于成分券,当前同一主体非成分券估值尚有流动性溢价空间,后续存在跟随压缩的可能性,只是幅度或有限;另一方面,从最近1-2 周二级成交来看,成分券主体的非成分券成交低估值幅度亦较大,科创债表现相对较为明显。
其他信用品种的参与,我们整体维持此前观点:
当前短信用的利差已经极致压缩,考虑到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跟随利率趋势走一段,可作为底仓配置,但利差进一步压缩空间预计不大。
按目前市场演绎来看,中长端风险或可控;优选长二永品种,或可走出品种利差压缩行情;其次便是挑选中长端具备骑乘价值的主体参与。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成交数据处理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