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5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3.39、0.34、0.33 亿元,同比分别+47.22%、+3.08%、+5.69%。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专注为下游客户提供尼龙管等产品。公司将持续推进对华东市场的战略布局,完善在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Tier 1 的业务布局,加速外资品牌项目量产落地, 增加全球化项目定点数量,争取进入日欧系豪华汽车品牌的一级供应链。同时,结合国家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战略,公司积极开拓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拓展公司未来发展空间。预计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1.51、1.99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事件
1)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2.42 亿元,同比增长22.89%;利润总额达到1.38 亿元,同比减少17.87%;实现归母净利润1.23 亿元,同比减少18.72%。
2)公司发布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 39 亿元,同比增长47.22%;利润总额达到0.39 亿元,同比增长11. 72%;实现归母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增长3.08%。
简评
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利润拐点或将来临。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2.42 亿元、1.23 亿元、1. 08 亿元,同比分别+22.89%、-18.72%、-17.62%。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尼龙管等产品不断突破新客户、新车型,利润承压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降价、期间费用有所升高、政府补助减少影响。分业务看,1)汽车流体管路总成业务: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 亿元,同比+22.93%; 毛利率为21.81%,同比-6.14pct。2)汽车流体控制件及精密注塑件业务: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42 亿元,同比+31.93%;毛利率为26. 02%,同比+3.38pct。2025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3.39 亿元、0.34 亿元、0.33 亿元,同比分别+47. 22%、+3.08%、+5.69%,环比分别-15.83%、+140.22%、+377.30%。
2024 年毛利率、净利率承压下滑,2025 年Q1 公司盈利能力企稳回升。2024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2.86%、9.87%、12.15%,较上年同期分别-5.25、-5.05、-0.69pct。毛利率、净利率下滑主要受产品价格下降所致。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6%、4.83%、5.29%、-0.53%,同比-0.46、-0.85、+0.22、+0.40pct。2025 年Q1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1.73%、9. 86%、11.42%,较上年同期分别-5.55pct、-4.24pct、-0.87pct,环比去年Q4 分别+0.37、+6.4、-5.65pct。
公司主营尼龙管等产品,因轻量化、耐老化等特点不断拓展汽车、储能、数据中心等新应用场景。汽车用流体管路根据材质不同大体可分为金属管路、橡胶管路及尼龙管路,与金属和橡胶管路相比,尼龙管路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连接可靠性、密封性、二次加工性,且具备生产周期短、隔音隔热效果好、生产过程节能环保、可回收率高、成本较低等优势。在节能减排及汽车轻量化趋势下,尼龙管路对比金属管路优势明显;而与橡胶管路相比,尼龙管路更加轻量化、更加耐渗透、耐臭氧及耐老化,且成本更低、产品性能挖掘潜力更大。由于其优秀的轻量化和耐化学性能和更高效的快插技术的应用,尼龙管路在排放要求日趋严格的燃油系统中的复杂程度和单车价值持续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快速升级进化,高度集成化的电气系统和对空间利用率要求极高的底盘、前舱设计也大幅增加了尼龙类产品在热管理系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底盘、电机电控及空调等领域,单车产品价值大幅超过传统燃油车。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供应商之一,深耕汽车用流体管路及塑料零部件行业二十余年。2003 年公司率先研发出第一款车用尼龙管快速接头并获得专利,2018 年公司研发出第一款受到整车厂和主要动力电池制造商认可的动力电池包专用水管接头,多次填补国内细分市场空白,受到了长安、比亚迪、赛力斯等各大主要整车制造商以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以及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产业链客户的广泛认可。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积极开拓,公司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