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主要观点
国际局势风高浪急,数字技术铸就科技自主“护城河”。近年来逆全球化、大国博弈、地缘冲突一定程度上对全球社会秩序与经济运行产生扰动,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迭代,缓释“卡脖子”领域至关重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自顶层设计上明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则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在新时代“国家安全”主线下,数字技术或成为政策关怀着力点,集中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打通基建动脉,畅通数据循环,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为“两大基础”。“ 十三五” 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6%,高于同期GDP 增速,显示出其不可小觑的增长潜力,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中国的“根基”所在,设施产业链和数据产业链或将首先优化。
新引擎助力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数字中国同样是扩内需的重要支撑力量,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我们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将作为新周期重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围绕国家安全和自主可控两大内核发力,逐步加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在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前稳增长背景下,数字经济或将是两会政策落地的实施方向之一。建议关注以下三条趋势:
1) “政策+技术革新”双重呵护下,数字经济的“地基”或将首先受益,关注数字新基建底层基础设施(5G 网络、光纤通信、大数据中心);
2) 国家安全主线驱动下,数字中国建设将着力构建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及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关注科技国产替代领域(人工智能、半导体、信创、工业软件);
3) 数字中国主要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务、打造数字文化、构建数字社会、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等方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关注产业数字化(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军工信息化)。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政策推进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