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吴老师投资随笔 >>文章/作品 >> 宏观经济研究:贸易摩擦四年已过 中美贸易向何处去?
投资随笔
更多
详细内容

宏观经济研究:贸易摩擦四年已过 中美贸易向何处去?

时间:2023-03-09     作者:吴老师股票合作【原创】   阅读

   尽管美国两党官员频频提起“中美脱钩”、“支持美国制造”,但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 年中美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说明两国的经济依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经到第五个年头,如今中美产业链还有多少联系,近期中美之间贸易争端具体有何影响,如何看待2023 年欧盟和东盟在中国出口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美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去中国化”,重点打击中国新兴科技产业,同时通过产业政策推动“再工业化”,但中国依然是美国在消费以及工业生产领域十分重要的进口来源。 BEC 分类下,2021 年美国有18.5%的产品源于中国(2021、2022 年按美国海关口径分别为17.8%、16.5%),分项来看,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资本品及其零部件(36.4%)、消费品(30.8%,特别是耐用和半耐用品)、工业用品(13.8%)、交运设备(7.1%,主要是零部件)。

      美国“去中国化”和“再工业化”对中国进出口的结构性影响主要体现在:(1)生产端“去中国化”步伐快于消费端;(2)“脱钩”程度和行业技术水平直接相关。

      据联合国工业署的数据,与2018 年相比,2019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高、中、低技术中间品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0.9%、15.4%、11.8%,且至少在高技术和低技术产品方面这一现象延续到了2020 年。此外,对美出口的消费品中,2018-2021 年耐用消费品降幅更大,一方面这些产品需求弹性较大,供给波动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耐用消费品更多涉及高科技行业。

      中国制造对美国还有多少依赖?进口方面,2018-2022 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变得“少而精”,说明美国依然是中国高端中间品的重要来源之一,低技术行业方面中国在寻找替代来源;而出口方面,美国依然是中国商品最主要去处,对美出口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消费品>资本品及其零部件>交运设备及其零部件>工业用品。

      2023 年中美贸易主要有3 大看点: (1)出于“国家安全”目的,美国将致力于推动多边贸易规则重塑,高精尖领域贸易壁垒或只增不减,其对世贸组织的改造可能在2023 年就可以看到方案;(2) 虽然2022 年来“美国优先”的产业政策也波及到了盟友,但是在高技术领域加强联盟领导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2023 年初美日荷就限制向中国出口一些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达成协议。 此外,2022 年底G7成立“气候俱乐部”也说明美国气候政策对部分高耗能行业或是传统行业的外溢效应同样值得关注;(3)中国对美出口进一步转向间接。随着美国继续推动“近岸化”和“友岸化”贸易,中国对美直接出口比例将逐渐下降,行业差异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取决于近岸国家的产能设施是否充足。我们认为对美间接出口有两座关键“桥梁”:首先是东盟和韩国。美国近岸国家尚不能满足美国庞大的工业制成品进口需求(如服装纺织等),因此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相似、总体产能较为庞大、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东盟和韩国成为了“置换”中国出口商品的优选之一,特别是不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商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期来看中国向东盟转移低技术行业产能无法避免,但如今中国和东盟产业之间的互补效应依然较强,这将会是2023 年中国出口份额韧性的重要来源。其次是欧盟。2023 年中欧之间也有望迎来经济合作的机遇期,一方面欧盟本身需求对中国出口有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中欧贸易或成为第二条对美间接出口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当地产业基础,东盟这一渠道主要用于对美间接出口通讯设备,而化工、机械设备、仪器、仪表、检验设备等其他高技术领域未来则可能需要加强中欧协作来实现对美间接出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