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出口改善明显
2023 年1-2 月中国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降幅收窄至-6.8%,从总量上看,在全球需求下行、价格贡献趋降的背景下,出口数据仍有改善,主要原因或有二,其一是疫情期间积压订单的释放,其二是中国供给端修复能力较强。分产品看,汽车(包括底盘)出口仍保持高景气,出口同比、环比均量价齐升;电脑和手机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有明显改善,但依然是相对较大的拖累项。劳动密集产品对出口金额由拖累转为上拉,价格因素是其主要支撑。
“美欧拖累,东盟拉动”延续
出口对象的国别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仍然是“美欧拖累,东盟拉动”的结构特征。虽然当前对美欧的衰退程度有分歧,但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出口量的贡献不及新兴经济体是比较确定的,因此要力争做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中所提及的“稳住对发达国家出口,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并借此窗口期积极调整外贸结构。
进口偏弱的症结不在内需
2023 年1-2 月进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降幅扩大至-10.2%,其中,机电产品进口对整体进口金额同比的拖累加剧。值得关注的是,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等部分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数量有明显改善,但由于价格的拖累,原材料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速的带动有限。
因此我们认为,2023 年1-2 月进口数据偏弱的主要症结并非内需弱,而是与国际政治博弈、商品价格调整等多因素有关,因而不妨对工业需求改善多释放一些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