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CPI 同比1%,前值2.1%;核心CPI 同比0.6%,前值1%;PPI 同比-1.4%,前值-0.8%。
主要观点
春节错位效应带动消费价格回落;工业生产和需求修复促使工业品价格止跌CPI 同比明显走低,主要是春节错位效应影响。环比来看,CPI 由上涨0.8%转为下跌0.5%。其中,食品价格下跌2%,节后需求回落叠加供给较为充足,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跌11.4%、4.4%,合计影响CPI 下降约0.28 个百分点,占CPI 总降幅五成多;其余食品项价格也普遍下跌。非食品价格下跌0.2%,影响CPI 下降约0.13 个百分点。成品油价格略有上涨,春节过后,以交通、旅游、居民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价格季节性回落是主要拖累。
猪肉价格连续三个月录得平均10%左右的跌幅。价格大幅走低,也开始带动生猪产能去化,但目前能繁母猪存栏仍远高于正常保有量,没有猪瘟疫情干扰下,去化速度估计不会很快,下半年猪肉价格大概率趋于回升但幅度有限。考虑到下半年基数较高,这将有助于CPI 同比稳定运行在温和区间。
PPI 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2 月翘尾因素从-0.4%下降至-0.9%。
环比看,节后和疫情过峰后,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经济活动和市场需求改善,PPI 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其中,石油、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煤炭和下游消费行业价格下跌。
现阶段需求相对不足拖累了核心通胀的修复斜率1-2 月数据合并看,核心通胀走势体现出,现阶段的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需求相对不足仍是主要矛盾。1-2 月核心CPI 同比均值为0.8%,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是0.7%、0.6%,虽然下跌趋势扭转,但回升的幅度较慢。
一方面,疫后接触性服务业价格修复已有所体现。以春节所在月和后一月的累计环比涨幅来看,今年1-2 月,服务价格累计上涨0.4%,较2021-22 年高0.3个百分点,较2013-19 年略低0.1 个百分点。其中,旅游、餐饮、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涵盖的是住宿和个人服务)分别累计上涨2.7%、2.6%、0.8%,高于2021-22 年的-0.5%、0%、1.2%,也高于2013-19 年的-0.5%、0.7%、2.3%。
但另一方面,复苏初期,需求相对不足对核心CPI 仍有拖累。最主要的体现是,与就业最相关的房租价格修复还是较弱。1-2 月,房租价格累计上涨0.2%,比2021-22 年均值低0.1 个百分点,比2013-19 年最低值低0.4 个百分点,比均值则低了0.7 个百分点。此外,耐用品价格也比较疲软。
尚难断言年内核心通胀无忧,3-4 月将会是重要的再评估时点在前期报告中,我们对核心CPI 修复较慢提供了三种理解思路:一是疫后消费习惯或消费行为的调整修复需要时间,二是我国劳动力供给受疫情影响不大。三是就业和收入尚未明显好转下,居民的消费修复偏慢。目前看,需求和就业的影响对核心通胀的影响更大一些。
但尚难断言,今年核心通胀走势无忧(9、10 月份是否破2%),服务业供给出清的制约仍在(全国住宿酒店较疫前出清幅度大约是20%,而大房量酒店从加盟意愿签订到开业则需要6-12 个月;再以北京餐饮管中窥豹,2 月餐饮门店数量较去年同期仍低16%左右);后续消费修复也会对核心价格产生带动作用。
展望后续,3-4 月数据出来后,经济和消费修复的高度和斜率会更为清晰,接触性服务业涨价的持续性也将得到初步验证,届时会是今年核心通胀压力再评估的重要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