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元计价,1-2 月出口同比-6.8%,市场预期-8.3%,前值-9.9%;进口金额同比-10.2%,市场预期-3.3%,前值-7.5%;贸易顺差1168.8 亿美元,扩大6.8%。
出口增速延续负增,表现仍具韧性,前期挤压订单集中释放带来支撑,外需走弱对出口的压力尚未达峰。2 月PMI 新出口订单较1 月环比改善,疫情影响减弱,供应链逐步修复,前期挤压订单集中释放,出口表现好于预期。美国制造业PMI 底部小幅反弹,全球制造业PMI 有所上行,欧元区1-2 月PMI 表现均好于去年12 月,海外国家经济基本面仍具一定韧性。美国制造业依然处于去库存阶段,新增订单和存货同比均在延续回落,新增订单1 月同比转负,美联储控通胀诉求仍强,加息周期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韩国外贸数据增速也表现偏弱。
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快速回落,对东盟增速保持正增,但增速下行。对欧美出口下行幅度较大,海外需求放缓影响外,也部分受到高基数作用影响。我国对东盟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也由17.7%回落至9%。欧美控通胀诉求下,3 月仍将保持加息,需求下行尚未见底。未来随着经济压力加剧,加息逐步停止,美元指数将逐步回落,人民币将有所升值。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地产下游继续回落,原料端出口增速分化。轻工业出口增速整体放缓,纺服、鞋靴类出口增速转负,地产下游的灯具、家具等增速继续放缓。原料端石油出口同比显著走高,肥料、钢材出口增速上行,但粮食、稀土、铝材类出口增速放缓。重工业制品整体增速下行,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船舶出口下行幅度较大,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转负,汽车、汽车零件出口增速也有所下滑,手机出口增速转正。疫情影响逐步消退,防疫用品增速也明显回落。
进口增速下探,农产品进口旺盛,煤炭铁矿砂进口量增价跌。
我国从澳大利亚、巴西等矿产资源国进口增速转正,从日本、韩国、东盟、美国进口增速继续下探。能源类商品进口明显缩量,煤炭进口需求保持旺盛。下游工业产成品中,飞机进口增速大幅上行,汽车、集成电路、机电产品进口明显下跌。
出口2023 年开启回落通道,除去高基数影响,海外需求转弱为主要影响因素,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也带来一定拖累。
2023 年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边际减弱,海外加息给经济带来的削弱作用逐步显现,外需继续回落的压力较大,出口上半年增速相对承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去年弱化。
风险因素:海外政策收紧带动外需回落幅度超预期,中美贸易关系变动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带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