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2023年好于2022年,预计基金收益率中位数有望10%左右。全年市场主要节奏的把握是关键胜负手。影响节奏的判断关键在于“疫后新常态”、“安全效率谁优先”、“美国经济货币何时转”。具体而言1)疫情逐步放开后,相比于过去3年,需要适应对经济、产业、消费影响的“新常态”,更好判断经济复苏的强弱。2)“新兴举国体制”和“安全”背景下,传统投资框架中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谁将赋予更高权重,进而对市场风格、选股思路产生影响。3)美联储放缓加息市场基本price in,但在2023年市场对于海外很重要的焦点在于美国经济何时见底,货币政策何时真正全面转向,这对市场风格和资金流动将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周期领先美国2个季度左右,103年经济复苏的比较优势好于美国。中国处在“经济回落、通胀低位”转向“经济复苏、通胀低位”的过程,而美国仍然处在“经济回落、通胀高位”阶段,明年大概率向“经济回落、通胀低位”转变。从库存周期来看,中美均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期间经济将逐步回落。中国本轮被动去库存始于22年4月,参考历史去库存经验,预计明年Q2可能转向主动补库存;美国12年6月也步入被动去库存阶段,需求回落可能导致明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接近负增长,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突出,2023年下半年观察中美经济何时同时具备向上动力是市场重要的观察焦点。
科创行情与12-15年创业板牛市的几点比较。1)宏观维度,经济下台阶,新一轮“"产能出清,供给创新”再次开始。12-15年是周期行业出清,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创新,本轮是地产链条出清,硬科技的创新。2)全球维度,美国、日本70年代经济下台阶,宏观环境“产能出清,供给创新”。股市是通信、半导体、汽车三大供给端创新行情。参照70年代美日和10年代我国历史经验看,每逢经济下台阶,旧有产能面临出清,出现破产公司数量或将翻倍,上一轮加杠杆行业资产负债率开始拐头向下两大特征。同时,新兴产业在政策、技术、投资推动下孕育而生,例如70年代美日的通信、半导体行业、日本的汽车行业。从股市看,这些供给创新孕育出的新产业也在股市大幅领跑,如美日股市的电子、通信、汽车等。3)产业与政策维度,12-15年成长机会来源于消费电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轮成长机会围绕着创新与效率即“三新”。过去三年,我国产业和经济影响较大的来自于,其一“碳中和”,其二“疫情对效率影响和安全重视”,向明年看,聚焦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碳中和、促进效率提升和安全的方向将会是市场的主线。所以在政策支持、产业自身变化、行情影响等多重因素下,可围绕新材料、新制造、新软件等九个字展开投资。
全面对比科创板和12年行情启动前的创业板:1)从走势看,12年创业板经历1月和12月的双底、12Q4业绩拐点后迎来牛市,本轮科创板4月和10月形成双底,底部探明2)从业绩看,12年后创业板经历业绩。估值-盈利拐点,当前科创板位于业绩拐点,重点关注22Q04-2301的业绩利润的拐点再确认。业绩预期,23年科创板业绩盈利将拐头向上,电子、机械军工、医疗器械正向贡献较多。3)从市值结构看,科创板市值分布较2012创业板更适合机构参与,市值大于100亿的超过3%,大于50亿超过60%)从基金重仓看,当前科创板基金持仓类似2013QI的创业板。5)从龙头个股看,创业板市值大于50亿的公司超过20家,科创板未来有望超过,关注电子、医药、机械军工、计算机等行业的Tenbagger。6)从政策看,12年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放开再融资与减持;23年科创板预计解禁8.04亿,为公司创造资金调整空间,定增潮或已经开启。7)从估值看,科创板较A股、12年创业板溢价明显。
近期主线从开工复苏走向“两会行情”,上证50+科创50攻守兼备。节后复工前低后高、加速回暖已超1年,当下复苏预期的交易已完成,TMT的主题投资在大幅上涨后暂歇,市场缺少主线、轮动加剧,而参考历史,两会前市场往往震荡,直至两会后新主线出现、再回归活跃,今年两会关注点在于两方面:一是经济工作的安排,指引全年地产政策预期,两会后指数和地产银行的上行大多意味着当年经济企稳;二是主题交易的涌现,211年至今两会后的1个月都是躁动的主题行情。因此站在当前时点,上证50+科创5的组合在接下来兼具攻守属性:从布局经济政策的角度,后续随着政策落地和数据验证,上证5是顺周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向;从布局两会主题交易的角度,更多的科创产业政策可能推出,科创50是受益于大安全、大创新的较优选择。具体而言,顺周期方面,PPI上行和制造业宽信用是最为明确的两条宏观线索,前者从概率和受益维度关注医药和钢铁,后者关注制造业中的“卖铲人”。成长主题方面,科创链条的国企改革兼具价值和成长,重视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国企重估。
今年春节后开工前低后高,加速回暖已超1年同期。当前工业开工率达67%,已超21年。消费端纺服开工、酒店入住、市内交通均有回升。如果有潜在风险,关注流动性信号。1)国内央行比市场更看好经济。近期货币有所回笼,DR0T7抬升。2)美联储比市场更担心通胀。美债利率上行斜率重回陡峭,可能压制新兴市场和成长股。
“两会行情”的4个关注点:1)全年经济的预期。历史上,两会后指数的上涨大多反映政策重视经济,全年经济有望企稳。2)地产政策的指引。凡是两会后地产银行大幅上涨的年份,年内都有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出台。3)主题交易的启动。历史上两会后主题交易频出、十分活跃,持续时间大约1个月。4)政策交易后,风格行业大切换。会后1个月涨幅前5的行业,“后1个月至年底”仍然处在前5的概率不足20%,在主题交易之后,需要做好年内大切换的准备。
顺周期的宏观线索之一:PPI上行,关注医药和钢铁。综合PPl上行概率及PPI对市场表现驱动两个维度,重视钢铁,关注金属制品及通用设备。1)库存周期视角下当前PPI上行概率最高的行业是医药和钢铁。2) PPI上行钢铁行业最受益,其次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
顺周期的宏观线索之二︰制造业宽信用关注“卖铲人”。三维数据直击制造业宽信用新一轮上行周期于222启动,本轮制造业宽信用背景下,沿着受益于逆周期宽信用的“淘金人”顺藤摸瓜“卖铲人”。1)部分“淘金人”龙头的融资和现金扩张、形成资本开支。2)部分“卖铲人”的“预收账款+合同负债”显示订单增加。
科创方向之一:国企改革,央企重估,关注6大战略产业。专业化重组将成为2023年国企改革主线,央企重组行情在历史上看都有不错的超额收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关注6大方向重要产业链“链长”上市平台。1)新兴信息产业;2)高端装备制造业;3)新材料;4)新能源;5)新能源汽车;6)生物产业。
科创方向之二∶数字经济是2023年的“新能源”。计算机中信创、工业软件、Chatgpt产业链,同时结合科创国企改革,各个主题都将有所表现。
风险提示:利率上行、宏观经济大幅波动、产业政策风险、市场波动超预期,全球资本回流美国超预期、中美博弈超预期、通胀超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收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