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 万亿,同比多增5800 亿,信贷余额增速回升0.3 个百分点至11.6%;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6 万亿,同比多增19430 亿,社融存量增速回落0.5 个百分点至9.9%;M2同比增速回升0.3 个百分点至12.9%。
第一,主观来看,对于当前债市是否已经充分定价金融数据的改善可以商榷。
但客观来看,不可否认融资正在明显修复。
第二,企业中长期信贷的改善并非融资结构的缺陷,而是基建周期能够维持的明确信号。
第三,企业债券融资也实现同比多增,信托贷款罕见转正,可以更为明确的验证融资正在修复。
第四,殊为不易的是,居民中长期信贷一年以来,首次随房地产销售回暖而改善。
第五,2 月政府债券新增实现同比多增,后续基数扰动或相对较大。
第六,2 月M2 与M1 增速再次分化,存款定期化倾向依然偏强。
第七,从2 月金融数据中,可以部分窥见2 月资金面波动明显加大的原因,即税期可能偏大,现金回流依然符合经验判断。
对债市而言,勿轻视融资边际修复的信号。(1)融资修复的信号已经较为明确,继企业中长期信贷连续高增之后,居民中长期信贷的企稳、企业债券和非标融资的回暖陆续出现,后期景气回升的指向渐明。(2)判断长端收益率合理估值水平的难点,在于如何衡量当前修复进度在定价中已经反应的程度,依照短期市场走势的反馈,可能当前多数债市投资者倾向于融资数据的修复已经定价,并且对于后续融资改善的持续性存疑。(3)融资改善的周期性偏强,尤其在防疫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整后,去年信用脉冲式波动的规律今年未必延续。
现阶段债市须对融资改善多保留一分谨慎,勿轻视信用扩张给债市带来的趋势性压制。
风险提示:信贷投放持续性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