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物总是波浪前进,逻辑不变信心不变
复盘计算机2020 年7 月~2022 年10 月间的行情,我们认为其持续走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自身基本面因素,20 下半年~21 年计算机行业整体是“增收不增利”,大部分公司成本端压力较大。2)估值因素,19~20 年上半年以SaaS 为代表的公司受到市场热捧,导致部分公司估值较高。3)市场因素,成长板块内部资金分流,且以金融IT 为代表的软件公司在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利润的中期弹性方面被显著低估(参考报告《以金融 IT 为例,看计算机 TOB 消费属性》2022.9.5)。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上述三方面已经出现积极变化。展望23 年,随着信创、数字经济等增量需求的落地,我们对计算机行业23 年以及未来3~5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2. 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叠加基本面改善,计算机行业整体向好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从2000 年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数字福建”,到22 年首度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实施建设做出全面部属,顶层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被持续强调。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核心目标在于将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在中期提升治理化水平,在长期构筑安全可控的GDP 的新增长极。
国产化趋势方面,经过三年的试点和推广,国产化正从党政深入行业,由硬件演绎到软件,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结构而言,我们看好三个趋势,包括基础软件,核心应用软件以及工业软件的国产化。
同时,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盈利在23 年有望呈现加速趋势。我们在此前有提到信创驱动行业需求在23 年有望恢复,在控费持续背景下“收入利润剪刀差”有望进一步放大(参考报告《周观点:计算机全年行情演绎推演》2022.1.16)。估值而言,无论从计算机白马还是从行业整体而言,目前估值仍然在区间中值水平。关于行业催化剂,我们认为以数字经济为大的内涵,“收入利润剪刀差”仍然是此轮计算机的核心驱动。
科创板上市计算机公司数量已达58 家,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做市商制度试点落地提升市场流动性。科创板自19 年设立以来,持续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截止22 年,计算机公司于科创板上市数量已达58 家,22 年营业收入合计达571.96 亿元。2022 年10 月31 日,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标志着科创板交易机制改革再进一步。做市制度是科创板现有交易制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对于提升股票流动性、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信创行业落地进展不及预期、数字政府推广不及预期、相关公司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