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5 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缓解就业压力,经济增长诉求依旧较强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0%的经济增速目标偏保守,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诉求的降低。《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 万人左右,由于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人数均值为221 万人,对应实现1200 万人的新增就业目标需要的实际GDP 增速中枢是5.4%。我们初步预测2023 年实际GDP 增速大致位于5.4%-5.5%这一区间内。
政策基调偏稳健,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寻平衡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释放财政政策仍将力促经济稳增长的积极信号,同时力图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出于防风险考虑,今年有意增加中央财政赤字规模。财政支出将继续向科技、乡村振兴、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货币政策依旧稳健,政策重心仍是以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为主。全年实施全面降息的概率已经不大,但降准仍有空间。整体而言,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财政、货币政策的表述来看,宏观政策基调偏稳健,力图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寻平衡。
扩内需优供给,房地产和地方债务仍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找准扩大有效需求和优化供给的有机结合点,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而且是应对外部遏制、提高发展主动性、增强增长可持续性的有效手段,这一逻辑和思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工作任务的安排中体现充分。《报告》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放在比较高的位置,尤其是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监管政策思路已经由“保交楼”转向“既保交楼也保主体”,预计后续举措主要就是托底、防风险和稳增长。地方债务风险方面,《报告》提到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政策思路,预计部分高成本、短期限的表内外债务或将通过银行表内信贷展期以及债券市场来推进替换。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稳健,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进一步严格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