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吴老师投资随笔 >>文章/作品 >> 注册制的意义堪比05年股权改革,去散户化正式开始
投资随笔
更多
详细内容

注册制的意义堪比05年股权改革,去散户化正式开始

时间:2023-02-22     作者:吴老师股票合作【原创】   阅读

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从试点到正式推出只有半个月的时间,符合公开征求意见的惯例,注册制推出后,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趁着送孩子上课的一个半小时,我整理一下思路。

1、注册制的推出过程

注册制最早在2013年提出构想, 2015年杠杆牛的时候有过推出的构想,因为股灾打乱了节奏,甚至一度IPO停发,后来在创业板和科创板已经实际实施。2018年上海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且试点注册制,2019年首批注册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2020年创业板试点注册制,2021年北交所成立并试点注册制。所以这次注册制的全面启动是针对上海和深圳的主板市场的。

注册制的推出是制度改革,改的是市场进出秩序,以前我们是审核制,企业要上市融资需要监管部门人工审核,人工审核就容易滋生关系户,也容易出现人工审核宽松度不好把握的问题,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来避免垃圾公司包装上市,比如上市前必须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看上去确实要求严格,但如果这家公司上市前是盈利的,上市后把公司掏空呢?丝毫不影响这家公司上市融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初创类的公司,即便有发展成巨头公司的潜力,因为初创期处于亏损过程,也没办法上市融资。所以我们看到百度、网易、腾讯、阿里、京东、小米等这些互联网巨头在上市初期都选择了海外上市融资,按照当时的要求,这些公司不符合国内上市的条件。

注册制也能改变IPO堰塞湖的问题,以前企业上市要先排队,有的排半年有的排三年,符合条件又着急融资的企业,三年后行业发展早就有了变化,远水解不了近渴。


2、注册制的意义堪比2005年的股权改革

我觉得注册制的意义,类似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之前,大多数上市企业都是国企央企,有很多非流通股票,很多公司的流通股只占总市值的20%不到,大多数股票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所以那时候全是庄股。

注册制之后,权力下放到交易所,能否上市的条件摆在那里,符合条件就向交易所申请,上市后又不符合条件了,就直接退出。这就像小时候我们做的数学题,蓄水池分别接上进水口和出水口,宽进严出,让池子里的水流弄起来,才能保持池子的活力。我觉得他的意义类似于股权改革,说的是市场的融资功能,并不是说股权改革之后有了06年大牛市,这次也会有。


3、去散户化正式开始

1990年股票刚上市的时候只有八家公司,当时,任何一个股民对这八家公司都耳熟能详,别说基本面研究了,甚至都能在脑海中背出他的K线图。现在已经发展到5000多家公司,别说背k线图了,大多数公司你可能都没听过。

注册制之后上市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市场不可能雨露均沾,会出现很多公司地量交易变成僵尸股。


十年前如果你被套了,用时间换空间拿着不动,等下一轮牛市,大多数公司是能解套的。最近几年你再试试,很多公司可能这辈子都解不了套了,注册制之后,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当然,好公司也会越来越多。所以炒作难度是增大的,散户的选股难度也是增大的。

给大家说个数据,2019年到2021年,散户的交易比例分别是78%、72.6%、65.1%,2022年的数据我没有查到,只查到易会满在11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到,2022年前三季度,散户交易占比在60%左右。发现规律了吧?逐年下降。

这个数据还会继续萎缩,以后的市场,散户会越来越少,机构越来越多,慢慢的我们也会像欧美成熟市场一样,机构主导市场,最终推出做空机制,甚至取消涨跌幅,取消T+1。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