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深度分析基金收益来源,刻画基金经理核心能力伴随着基金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了解基金产品的深层收入来源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选择投资标的,因此基金的绩效归因成为了基金评价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采用Brinson 和Fachler 提出的收益分解方案,将超额收益分解为板块配置收益和板块内选股收益,使得基金收益的来源一目了然。本文选取权益仓位大于70%、各份额合计资产净值大于2 亿元的基金,采用Carino 算法构建多期Brinson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目标基金的收益究竟是来源于选择了合适的行业还是挖掘出了优质的股票,从而刻画基金经理的核心能力。
收益分解模型可测算出基金相对主题板块基准的超额收益我们对传统以宽基指数为基准的Brinson 模型做了改进,将各行业板块的基准组合定义为全市场高仓位权益基金的整体持仓。在TMT/科技、上游/周期、中游/制造、下游/消费、医药、大金融、港股七大主题中,近两年重仓该板块且板块内选股能力靠前的基金分别是陈颖经理管理的金鹰核心资源、张腾经理管理的中邮核心优势、崔宸龙经理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蔡春红经理管理的新华优选消费、范洁经理管理的前海开源中药研究精选、蔡目荣和丁靖斐经理管理的华宝多策略、王霞经理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
权益基金平均每季度能获得1.03%的交易收益,小规模、成长风格的基金交易能力更强
收益分解模型同时测算了各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平均的交易能力,对交易能力的计算考虑了基金的股票持仓、打新收益、债券券种配置、期货持仓、现金占比和基金费率,其中债券部分的模拟收益以券种指数替代。在扣除包括基金费率的模拟持仓收益后,基金额外的收益被我们划为基金的交易能力。基金的交易能力反映了基金在季度内的仓位择时、行业配置、风格切换、持股调整、波段交易带来的相对季初持仓的额外回报。
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能较为稳定地获得交易能力,近十年完整区间的平均季度交易收益为1.03%。我们发现,①高换手基金的交易能力更强;②基金规模突破了策略容量后会影响基金经理的调仓行为,小规模基金显著能获得更好的交易能力;③中长期绩优基金的部分收益来源于季度内的调仓换股,基金经理在个股选择的能力以外还要掌握顺应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持仓的能力,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中收获长牛业绩;④行业和个股集中的基金在调仓换股上的收益较低。
持仓热门股票的基金通常拥有更高的换手率,但更多的交易并不一定能转化为额外的回报;持仓小市值股票的基金拥有较高的换手率,基金的交易收益整体随着股票市值的增加而递减;成长风格的基金在换手率上并无显著差距,但成长因子的提升仍能帮助基金获得更多的交易收益,说明风格偏成长的股票上量价因子更为有效,基金更容易通过技术手段在调仓换股后获取额外的回报。我们也可以总结,大盘价值风格的基金交易收益较低,而小盘成长风格的基金交易能力更好。
基金收益分解数据以Excel 形式呈现为可视化产品基金收益分解表是数据库系列第四份产品,数据库试用请联系国元证券研究所对口销售或团队成员。
风险提示
本文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