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指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投资和评估企业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分析和投资的决策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财务信息,也要重视ESG 非财务信息。考虑ESG 因素的投资也叫负责任投资,具有受托人责任,旨在推动公司把社会环境等要求融入到企业业务中去,降低风险,实现价值创造,产生长期回报。本系列主要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国内外ESG 相关的政策和热点进行跟踪和梳理,为长期投资的方向和方法论提供参考。
研究结论
海外ESG 热点政策及事件回顾: 国际会计师协会发布全球ESG 信息披露报告显示,2019 至2021 年以来,调查范围内的全球21 个国家或地区的1350 家大型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比例逐渐上升,相比2019 年的91%披露率,2021 年已有95%(1283 家)的公司披露了相关ESG 信息。从使用的ESG 信息标准来看,2021 年度,86%的公司使用了多项披露标准或框架,使用GRI 标准、联合国SDGs 的公司占比最高,分别达74%和79%,此外使用SASB、TCFD 框架的公司占比也有明显上升。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在2 月会议上就两项可持续披露准则的生效日期和过渡性安排进行了决议。首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 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 号——气候相关披露》将于2024 年起生效。在第一个报告期内,作为过渡性安排,可持续信息披露报告可滞后于财报发布;如果企业之前使用的是不同于《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GHG Protocol)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方法,那么企业在第一个报告期可以豁免按照GHG Protocol 计量范围1、范围2、范围3 温室气体;豁免披露范围3 温室气体。
国内ESG 热点政策及事件回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等;文件还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国务院批复并原则同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这是国务院批复的我国首个跨省域法定国土空间规划。其中提出,到2035 年,示范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0 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66.54 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43.32 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47.6平方公里以内;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 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4.7 平方公里以内。
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两份意见各提出30 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涵盖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在支持绿色金融方面,分别提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探索深港互认的、统一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等内容。
风险提示
一、国内外ESG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二、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
三、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