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中国前两个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8%,略高于市场预期(WIND 口径)的-8.3%。2023 年一季度新兴经济体出口继续处于压力位,反映的是2022 年下半年欧美经济的放缓以及一季度高基数。韩国1-2 月出口同比为-12.1%,越南1-2 月出口为-10.4%,特征类似;中国-6.8%的同比数据整体还是呈现出较强韧性的。
今年年初的出口反映的是3-6 个月之前的订单下行。从欧美的综合PMI 来看,均是2022 年7 月回落至50 以下,其中欧元区PMI 在2022 年10 月形成一个谷底,美国PMI 在2022 年12 月形成一个谷底。
同时,一季度出口处于高基数阶段,2022 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速为15.5%。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测算当作理解坐标。出口2014-2019 年四个季度的环比均值分别为-19%、14%、6.7%、3.5%,如果今年依旧持平季节性均值,则2023 年四个季度同比分别为-11.0%、-8.4%、-8.5%、2.0%,年度出口增速为-6.4%。实际上1-2 月的出口表现是好于这一季节性的。如果一季度依然持平1-2 月的同比,则隐含了-15.2%的季度环比,后三个季度如环比季节性不变,则全年出口增速为-2.0%。
在年度报告《走出谷底》中,我们对出口的季节性特征做过梳理:
出口在一季度的环比在-27%至-14%之间,2014-2019 年的均值为-19%。
出口在二季度的环比在8%-17%之间,2014-2019 年的均值为14%。
出口在三季度环比在5-11%之间,2014-2019 年的均值为6.7%。
出口在四季度环比在0.5-8%之间,2014-2019 年的均值为3.5%。
只是当时还没有完整的2022 年四季度的出口基数。在这里我们依旧沿用这一季节性分析框架,同时在去年四季度的基数上做了一个简单测算。
如果一季度同比依旧为-6.8%,则在二三四季度环比季节性不变的情况下,四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6.8%、-4.1%、-4.3%、6.8%,年度增速为-2.0%。
年初出口的韧性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从供给端看,在疫情达峰之前,国内订单承接能力、生产能力、港口运转能力受限,达峰后供给能力有明显提升;二是从需求端看,欧洲经济去年10 月之后好转,美国经济年初也呈现一定超预期。从这两个因素看,后三个季度出口应该问题不大,叠加基数分布,一季度应大概率是同比谷底位置。这一点也符合我们去年底强调的“出口周期同步于CRB 周期”的经验规律。
欧美经济呈现出较强韧性,在《年初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中我们曾做过详细阐述:欧洲经济2022 年四季度边际好转。欧元区19 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于10-12 月连续回升;欧元区PMI 于10 月触底,11-12 月回升。美国四季度实际GDP 初值环比折年率2.9%,高于市场预期的 2.6%,为2022 年连续第二个季度环比正增长。1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失业率数据显示就业市场强劲。
出口在周期性上同步于CRB 周期。在《走出谷底》中,我们指出:经验规律性重于逻辑,一个可以参考的经验框架是出口周期和PPI 周期大致同步。从这一规律出发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不应在2020 年底对出口悲观。这一经验规律性何以形成?我们理解它来源于量价两个维度的同步,即一则出口价格指数大致同步于PPI;二则对于海外主要经济体来说,其进口周期同步于制造业库存周期,而制造业库存周期同步于CRB 指数。本轮CRB周期于2021 年7 月见顶,至今已是第16 个月下行。我们假设后续CRB 指数环比不变,则同比底部大致会处于2023 年4 月。实际上,2022 年5 月起CRB 指数环比连续下降,5 月起的基数效应也有较大概率会导致4月的同比底部。
从主要出口目标市场来看,对东盟出口依然是最有韧性的,前两个月同比依然在8.3%的正增长区间;对欧出口略有改善;对美、对中国香港地区降幅较大。
前两个月对美出口同比-21.8%,低于作为前值的去年12 月的-19.5%;对欧盟出口同比-12.3%,高于前值的-17.5%;对日本出口同比-1.6%,略高于前值的-3.3%;对东盟出口同比8.3%,略高于前值的7.5%。对中国香港地区出口同比-23.7%,略低于前值的-22.7%。
从主要出口产品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线索:(1)与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有关,防疫用品增速降幅显著大于整体;(2)高基数叠加海外消费品去库存,服装、玩具等降幅亦大于整体;可能和出行半径扩大相关,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类中只有箱包同比小幅正增长;(3)地产后周期产品低增长,家电、家具等降幅大于整体;(4)消费电子产品增速尚可,手机前两个月实现出口额同比小幅正增长;(5)通用机械设备略好于整体,同比增长-3.7%;(6)汽车依然维持出口高速增长,前两个同比65.2%,较去年年度增速变化不大;(6)能源原材料可能全球仍然处于供给紧张状态,钢材成品油等出口增速较高。
前两个月防疫用品出口增速下降,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2.5%;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长-13.4%。
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化,前两个月服装出口额同比-14.9%;玩具出口额同比-10.7%;箱包出口额同比增长3.3%。
前两个月手机出口额同比增长2.0%,高于去年全年的-2.5%。通用机械设备同比增长-3.7%。家电出口额同比增长-13.2%;家具同比增长-17.2%。
汽车出口额前两个月同比增长65.2%,2022 年同比增长74.7%。
钢材前两个月出口同比增长27.5%,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101.8%。
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指出从年初以来权益市场的表现来看,超额收益靠前的行业中包含多个外需占比较高的行业,这意味着市场可能已经根据港口货运、出口订单的情况,提前对于全年出口韧性用脚投票。1-2 月出口数据验证了金融市场信号的敏锐性及市场的有效性。对于投研来说,市场逻辑和宏观逻辑交叉验证是一种越来越为重要的方法。
在前期报告《年初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中,我们指出:海外经济韧性的另一影响是对于外需下行斜率和持续性的担忧缓和。从2023 年初以来中信一级行业的表现来看,计算机、有色金属、汽车、电子、通讯、机械排在前六,其中多数属于外需占比较高的行业。如果出口订单在快速下滑过程中,这样的市场结构应不会出现。
所以市场的反映过程应是前期已经基于出口下行,对于高出口占比行业下修;而年初以来又基于外需的预期缓和进行上行。我们以机械行业为例观察,历史上它与出口走势基本一致;年初以来尚无出口数据,但行业指数走势相对积极。
进口同比增长-10.2%,映射工业内需尚待改善。中国的进口一直以来是初级产品和资源品为主,其次是设备类,1-2 月农产品和铁矿砂同比增速较高,钢材、铜同比增速较低,机床、集成电路等进口增速也较低。年初制造业和建筑业PMI 高开局,逻辑上进口后续应会逐步改观,而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2 月农产品进口额同比为12.0%,铁矿砂进口额同比为8.9%,钢材进口额同比为-33.9%,铜进口额同比为-20.5%,机床进口额同比为-20.2%,集成电路进口同比为-30.5%。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二次感染风险对经济的扰动超预期,海外加息的影响超预期,海外经济下行导致出口下行超预期。
轻量组冠军“自动取款机”吴老师:人人都可以成为期货市场的“自动取款机
11月9日,第十三届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暨第六届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颁奖大会在大连举行。内盘轻量组冠军“自动取款机”吴老师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天道酬勤,人人都可以成为期货市场的“自动取款机”。
他介绍自己的十年期货交易生涯的并不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水平。只要有足够的专注力和努力,都能在期货市场上有所收获。
他谈了自己主观交易的感悟,首先就是不要把期货妖魔化,期货仅仅是一个工具,和其他市场一样成功者都是少数,进入市场前一定不可以把期货交易界定为赌博,这样必定是要亏钱的。
“要把期货交易当做事业而不是赚快钱的手段,想稳定盈利,需要对市场的激情和热爱。”他说,积极乐观的看待未来,不抱怨且自省,自省是非常重要的交易品质,并有超越常人的坚持。
谈到具体的交易,先提到了资金管理,他介绍自己有特殊的资金管理方式,就是只把一小部分资金放在账户,大部分放在外面,这很适合个人投资者做主观交易控制资金。主观交易要由短周期向长周期过渡,交易也是熟练工。一定周期内主观交易是可以做到稳定盈利的。他表示,趋势交易要做的,就是最快的速度发现市场变化,用新的思路追随市场,最后驾驭市场。
他还表示,期货交易的盈利能力与资金量没有太大关系,要学会判断趋势追随趋势。期货交易要考虑交易周期和盈亏比,进场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不提前判断会随着行情无所适从。做期货要有格局,不能小家子气。不要担心资金量小,只有水平够,一切皆有可能。
私募股票合作的电话微信:15050108135 QQ:3532015225 QQ:342945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