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7 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1-2 月出口同比-6.8%,预期-8.3%,前值-9.9;进口同比-10.2%,预期-3.3%,前值-7.5%;贸易顺差1168.8 亿美元,同比+6.7%。年初外贸数据整体延续弱势,但出口增速边际改善,而代表内需的进口增速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1、出口:价格支撑转强,出口下行斜率收敛(1)消费品:弱势加剧,仅箱包出口维持同比正增,其他消费品拖累均较上年12 月继续扩大。四者合计同比-11.9%,较去年12 月下滑6.5 个百分点。手机同比增速转正,计算机出口降幅收窄,但仍为所有商品中最大拖累项。汽车同比增速领先,但数量增速放缓且弱于同期,主因涨价支撑扩大。
(2)工业品:中间品表现分化,钢材拉动较强。塑料制品、集成电路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铝材、通用设备增速边际改善,但仍为负增;钢材同比转正,拉动出口增速约10pct。五类中间品合计拖累出口1.1pct,较上月略有收窄。
(3)出口国别:1-2 月我国对欧盟、日本出口占比提升,尤其是前者抬升明显;对美占比进一步下滑;东盟出口占比相对下降1.1pct,结束连续4 个月的升势。
总结看,1-2 月出口延续下滑态势,不过在价格因素支撑下,金额增速表现整体好于数量增速,也高于市场预期。出口主要商品中,消费品弱势加剧,中间品除钢材外,多加速回落。往后看,出口下行压力仍在,尤其多数商品出口数量增速走弱、同比正增的商品范围收窄,出口或缺乏持续改善的基础,尤其是数量因素的拖累。
2、进口:中间品拖累,资源品边际改善
1-2 月进口金额同比-10.2%,弱于市场预期;环比增速亦弱于2021、2022 年同期,处于季节性偏低水平。金额上,农产品进口增速多有抬升,或与春节消费效应有关;上游资源品增速也多有改善;而中间品进口弱势有所加剧;汽车进口金额降幅扩大;医药材明显改善。
结合数量看,农产品增速依然领先;资源品(煤、铜矿砂、铁矿石)数量增速较去年12 月也普遍提升,尤其是环比增速也较2022 年同期更高,印证中游生产备料积极性提升。
因此,尽管进口金额增速表现不及预期,但从进口数量结构看,也不乏积极信号,中下游需求预期偏强、工业生产积极性提升,有望支撑数量因素进一步改善,进口增速仍有回升空间。
风险提示:外需韧性较强,出口表现续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