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投债发行监管政策有所微调,但总体仍延续2021 年以来的偏紧态势。本文梳理2023 年2 月城投发债资金用途和项目终止情况,侧面观察城投债发行监管的最新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本系列报告对数据口径做更精细的处理。由于Wind 公式抓取数据存在不完整性,较多提取为“偿还有息债务”的债项,“有息债务”
指“到期债券”。我们通过逐一人工核对的方式,重分类其中属于“偿还到期债券”的情形。由于私募债信息披露不全本报告暂只考虑公募债。
1、“借新还旧债”占比高位回落。2023 年2 月发行的368 只城投公募债中,“只用于债券借新还旧”的城投债(简称“借新还旧债”)发行数量占比相比1 月下降6.3pct,至71.2%。“可用于偿还有息债务但不用于项目建设和补流”的城投债发行数量占比相比1 月上升7.1pct,至24.2%。“可用于项目建设或补流”(简称“补流债”)发行数量占比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下降0.8pct 至4.6%。
2、银行间“借新还旧债”占比回落明显。2023 年2 月,银行间“借新还旧债”发行数量占比下降6.4pct,至71.7%;交易所“借新还旧”债发行数量占比65.6%,2022 年12 月以来持平于65%附近。当前银行间发债资金用途限制强于交易所。
3、天津、贵州、云南等省“借新还旧债”占比较高。(1)从区域来看,2022年以来(截至2023 年2 月末),天津、贵州、云南、江苏等省份“借新还旧”
债发行占比明显偏高,均在80%以上;陕西、浙江、广东等省份“补流债”
占比领先,均在20%以上。(2)从平台层级来看,市级和区县平台发债资金用途限制明显严格于省级平台;(3)从评级来看,中低评级城投发债资金用途限制更严。
4、高债务率区域城投发债用途受限更明显。2022 年以来,西宁、柳州、怀化、十堰、泰州、咸宁等城市只观察到“借新还旧债”发行,镇江、昆明、毫州等城市“借新还旧债”发行占比均在90%及以上。
5、2 月城投债项目终止数量下降。2023 年2 月有4 只城投债终止审查,相比1 月(7 只)小幅下降,总体仍处于2022 年以来较低水平。终止债项反馈意见集中于偿债能力、信息披露、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
风险提示:只统计公募债可能无法反映监管全貌;发行对批文的反映存在滞后;数据统计口径和处理偏差;信用风险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