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势研判】
大盘再现下跌压力
周二,沪深两市冲高回落,盘中成交有所增长。沪深两市仍有不同表现,其中沪市早盘一度冲高,然个股行情偏差,午后市场持续下探;深市全天则呈现弱势盘跌走势,深成指再度击穿年线,并在季线附近寻求支撑;市场仍对主板注册制改革后大盘股扩容影响存在顾虑,当前调整压力或抑制主板一级市场IPO 过高估值预期。全天沪深两市共439 只股票上涨,4597 只股票下跌,平盘59 只,除ST 股以外15 只个股涨停,其中相对抗跌的行业板块分别为石油石化、煤炭、银行、建筑装饰和公用事业,跌幅居前的行业板块分别为通信、美容护理、电子、国防军工和计算机;上证指数报收3285.10 点,下跌36.93 点,跌幅1.11%,成交金额4301 亿元,深证成指报收11608.58 点,下跌234.3点,跌幅1.98%,成交5026 亿元。
从技术层面来看,2 月上证指数三起三落,3 月初的强势表现有望带动大盘上行,尤其是投资者对“两会”期间政策面的利多因素存在较好期待;深市表现相对偏弱,2月深成指阶梯式下探,其年线仍未进入上行拐点。创业板指数则更显弱势,早已下探至年线下方;科创50 指数则至今仍未上传年线阻力。显然,A 股市场各板块表现存在差异,尤其是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对高成长品种年报表现或带来影响,而主板注册制改革启动后,市场流动性溢价结构也面临调整压力,其中低估值品种存在估值向上修复机会,而高估值品种则面临估值向下调整压力。我们认为市场结构性变化趋势或非短期现象,投资者需警惕市场化趋势下资本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风险,高估值品种的调整压力,绩差股的退市风险等等。从外资流向来看,尽管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离岸汇率有小幅走弱表现,然外资通过沪深港通机制卖出的意愿并不强。3 月以来,外资合计净流入97.3 亿元,全年则净流入1602.78 亿元;即便是在周二市场调整中,外资净流出规模也仅为1.88 亿元。
由此可见,周二市场的调整压力仍来自国内投资者抛压,尤其是对高估值且业绩预期不佳的品种或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
沪指上行受挫,深成指、创业板指和科创50 指数皆有弱势调整趋势,是否意味自去年10 月底以来上行趋势将戛然而止?我们认为这种概率偏低。首先,经济恢复形势乐观。楼市、平台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趋于收敛,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内需的释放预期乐观,且通胀压力有限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空间犹在,因此,2023 年国内GDP 增速5%目标有望达成。其次,人民币汇率由此前弱势转为强势。尽管美联储仍有小幅加息预期,然其经济衰退风险增加,而国内经济复苏预期乐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弱转强,国际金融资本增配中国资产意愿较强。第三,主板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有利A 股重心上移。要做好融资者和投资者利益的平衡,融资速度和引资速度的平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平衡,定价合适且让投资者有利可图的主板IPO 融资项目将有望吸引更多场内场外的做多资金,也有利于市场其他权重股的做多向好形势,进而推动大盘重心整体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