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明确研究建立容量补偿机制,重视煤电资产的价值重估机会;推动绿电交易机制衔接,绿电需求有望扩大。
摘要:
政策明确研究建立容量补偿机制,重视煤电资产的价值重估机会。据中国电力网,3 月5 日,国家发改委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做《关于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与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提出:
做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提升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各类电源特别是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建设;具体措施包括:研究建立发电侧容量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等。参考国内外经验,报告提出研究建立容量补偿机制,主要针对解决电力系统长期充裕度及灵活性问题。复盘煤电行业历史,我们认为,过去煤电盈利围绕煤价大幅波动,容量补偿机制对于煤电机组的意义主要在于盈利稳定性的优化,而非盈利水平抬升,参考历史经验,盈利稳定性提升往往伴随估值提升,煤电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绿电交易进展可期。报告提出: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绿电绿证市场与碳市场、能耗调控制度的有机衔接。我们认为,22 年绿电交易已开始扩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2 年绿电交易电量206 亿千瓦时,同比+135%,我们测算占22 年新能源发电量约0.8%),当前政策进一步明确23 年新能源市场化改革与碳配额、能耗调控等制度形成衔接,绿电环境溢价有望全面兑现。碳配额和能耗约束,有望带动绿电需求大幅扩大,发电企业将受益于绿电交易带来的综合电价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公用事业“增持”评级,能源转型机遇期,把握成长与价值双重主线。(1)火电转型:火电电源侧消纳优势助力新能源转型扩张,推荐国电电力、申能股份、粤电力A,受益标的华能国际、华润电力、中国电力;(2)新能源:收益率回归合理推动装机放量,推荐广宇发展、云南能投、三峡能源;(3)水电:把握大水电价值属性,推荐长江电力、川投能源、华能水电、国投电力;(4)核电:低碳基荷价值显现,政策推进核准加速,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
市场回顾:上周水电(-2.39%)、火电(-2.27%)、风电(-3.08%)、光伏(-3.23%)、燃气(-2.29%),相对沪深300 分别+1.57%、+1.68%、+0.87%、+0.73%、+1.67%。电力行业涨幅第一的公司为黔源电力(+4.95%),燃气行业涨幅第一的公司为*ST 金鸿(+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