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2 月新增社融3.16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81 万亿元,M2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2.9%。
平安观点:
社融同比大幅多增,大类结构相对均衡。1)人民币贷款投放强劲,创历史同期新高。2)政府债券融资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批较快发行。3)表外融资规模少减,一方面,银行表内融资需求较强,票据冲量规模不大;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有所松动,信托参与房地产“保交楼”项目纾困。4)企业直接融资有所恢复,股债增量基本持平于去年。理财赎回风波暂缓,且机构债券配置需求较强,企业债融资明显回暖,未进一步拖累社融。
人民币贷款投放强劲,主要受到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驱动。1)居民贷款同比多增,但短贷中可能不乏“水分”。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贡献增量,主因去年2 月同期基数走低,但房地产销售边际回暖也有助推。2 月居民短期贷款“异动”,出现2016 年同期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或受到居民套利置换贷款的套利影响。2)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表现均强,受稳增长政策落地和经济疫后修复的共同推动。一方面,政策驱动力量较强,年初以来基建投资发力带动配套融资,房地产融资政策逐步落实推升开发贷投放。另一方面,经济疫后“重启”的环比修复力度不弱,企业信心有所改善,且贷款利率处于低位,融资环境较为友好,制造业及民间融资需求或有所修复。
M2 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在经济疫后修复和政策加力的支持下,2 月信贷投放强劲,推动M2、社融和人民币贷款的增速同步提升。不过,M2 回升的幅度并不及社融,“M2-社融”差值下行。银行对非银的资金投放仅计入M2、不计入社融。因融资需求回暖,银行信贷投放消耗超储,市场开始“缺长钱”;2 月银行间市场利率环比较快上行,同业拆借规模下滑,非银存款也同比大幅少增;金融体系资金空转现象有所缓解,因而“M2-社融”差值也有收敛。M1 增速数值回落,但企业部门实际现金流可能有一定改善。为剔除春节错位的影响,可将1-2 月数值合并考虑:1)2023 年1-2 月M1 同比增长6.28%,仍处于较高水平。2) 1-2 月企业存款增加5745 亿元,同比多增1.8 万亿,相比20-22 年同期均值多增1.9 万亿。
2 月社融总量和结构均有改善,虽受到政策发力的助推,但也从侧面体现出经济疫后环比修复力度不弱,企业的信贷和现金流存在一定好转迹象。
我们认为,货币金融政策有必要畅通融资渠道,激发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内生活力,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势头。一方面,稳定企业融资成本,维持合理充裕流动性,必要时或可“降准”提供长期资金;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全面注册制、扩展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适用范围,提升直接融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