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2 月社融规模增量为3.16 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2.08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4 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 亿元,比1 月份增加超过2000 亿元,企业债融资得到较好恢复,表明去年末的银行理财赎回高潮已经过去。
2 月份信贷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81 万亿元,好于市场预期的1.43 万亿元,同比多增5800 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1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048 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增加5785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674 亿元。前两个月社融和信贷均大幅增加,资金多数投向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一季度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2 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863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22 亿元,与1 月的新增2231 亿元相比环比减少,与部分居民提前还房贷相关。2 月居民户短期贷款新增1218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129 亿元,与1 月的新增341 亿元环比增加,居民开始逐步增加负债融资。
2 月居民新增人民存款7926 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0849亿元。随着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变的稳定后,积累的一部分存款将逐步投入到消费和投资中去。春节后成都、北京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较春节前连续上升,呈点状复苏。进入3 月后有向三线城市扩展的迹象。总体上,我们认为疫情后经济自身的修复叠加资金的大量投放会给一季度带来一个较好的增长。
央行公布2 月社融规模增量为3.16 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2.08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 万亿元,同比多增9116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 亿元,同比多5416 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6 亿元,同比少减4158 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 亿元,同比多34 亿元。2 月社融的特点是新增贷款同比增加较多,政府债券融资增加较多,企业债券新增融资和上年同期接近,与1 月的企业债券新增1486 亿元环比增加超过2000亿元,企业债融资得到较好恢复。企业债顺利发行的背景是去年末的银行理财赎回高潮已经过去。
2 月企业债发行利率连续下行,AA 评级5 年期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从2 月初的4.4%附近回落到月末的4.18%左右。
2 月份信贷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81 万亿元,好于市场预期的1.43 万亿元,同比多增5800 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1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048 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增加5785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674 亿元。前两个月社融和信贷均大幅增加,资金多数投向制造业和基建投资。
2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2 月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前值56.4%。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62.1%,比上月上升4.7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地方政府继续大力推动基建投资,资金快速投放,一季度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2 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863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22 亿元,与1 月的新增2231 亿元环比减少,今年春节在1 月,2 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比1 月还少,应该与部分居民选择提前还房贷相关。2 月居民户短期贷款新增1218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129 亿元,与1 月的新增341 亿元环比增加。居民短期贷款的增加体现居民开始逐步增加负债融资。
2 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超过市场预期的12.3% ,前值为12.6% ;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8%,1 月末的6.7%。2 月居民新增人民存款7926 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0849 亿元。2月企业新增存款1.29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15 万亿元。2 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4%,与1 月份相同,保持在2017 年以来的高位。去年以来居民因为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存款,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居民消费场景扩大、活动半径逐步恢复正常,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变的稳定后,积累的一部分存款将逐步投入到消费和投资中去。2 月26 日和3 月5 日所在的两周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3.5%和24.5%,出现温和恢复态势。特别是3 月5 日的一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中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长均在20%之上。春节后成都、北京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较春节前连续上升,呈点状复苏。进入3 月后有向三线城市扩展的迹象。总体上,我们认为疫情后经济自身的修复叠加资金的大量投放会给一季度带来一个较好的增长。